生如夏花,物现其华——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生物教研组2020-11-02 14:56浏览数:64次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生物中心教研组成立于2019年12月,今天首次与大家正式见面啦! 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珍爱生命及环保意识等方面具有直接作用和显著的优势,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彰显生物学科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性,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因此生物科学需要有大批的人才去继承和发展。中学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课程,担负着培养生物人才的使命。 生物中心教研组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恪尽职守,秉承并传扬李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理念,结合生物学科特色,因材施教,为党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旨在打造业务精进的教师团队,培养学习型、研究型、特色型教师。 一、教研组文化: 组风:慧者心辨不繁说,多力不代功,同心共济,始终如一 组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组纪:为师之法,惟有三事:日清、日慎、日勤 理念: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不日新者必日退此乃教学之理念; 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力,具中国心、世界眼、现代脑此乃育人之理念 方针:互利共生、良性竞争;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二、队伍建设 生物中心教研室现有教师12人(含支教攀枝花),实验员1人。生物中心教研室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31周岁,我们有经验,我们有活力, 我们有拼劲,我们有方法,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我们心怀教育梦想,我们满腔热血,一心为生,这就是我们成都外国语学校生物中心教研室! 三、课程教学 (一)课程纲要: 制定详细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课程实施纲要、课程开设规划。在选修课程框架下开发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如《中药百草园》、《趣味生物实验》等课程进一步完善,组编校本教材,丰富课程内容,培养核心素养,形成生物学科特色。 我们参与的国、省、市、区、校、年级的部分教研活动,活动后教研组反思,编写的部分校本课程系列之复习资料篇。 (二)课堂教学: 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以目标创设问题情境,以目标统领教学流程,以目标优化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每一节生物课程,教研组力求做到一课多研,精研细磨后方可形成最后的课堂! 1.目标叙写——基于课程标准 2.教学过程——围绕目标展开 3.教学评价——回归教学目标 四、校本教研 1、集体备课 各研课组坚持“一课多研”制度,坚持四定、四统一、四研究。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四统一即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统一进度,齐头并进;统一研课,取长补短;统一练习,高效轻负。四研究即研究课标及教材明确目标和要求;研究教法,根据教材、学生、资源情况确定教法;研究学情。即研究学生的心理及思维特征、知识与能力的基础;研究和精选习题,合理控制作业量。 2、重视听课、评课 生物组每学期每人要求至少上1节公开课,每个月有1节学科研讨课,每周一次以研课组为单位的学科听评课活动,另外还有学校的大型对外公开课、青年教师的评优课等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契机,进行听评课研讨,主要从以下维度展开研讨,教学理念的正确性、课堂结构的流畅性、传授知识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媒体运用的可行性、演示实验的直观性、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板书设计的规范性、学法指导的针对性、教学机制的灵活性。 同时青年教师开发和不断完善课堂观察量表,针对量表进行专业的听评课发言,每位青年教师每2次教研活动会提供1次发言机会。 3、进行教学研讨 每周二上午教研活动时间会进行教学研讨。首先在上一周确立公开课人选、骨干教师讲座人选、读书交流人选,然后进行充分的准备,在该周研讨活动中积极发言,热情研讨,从而举全组老师之力量、出全组老师之智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研讨时重点关注课程标准的落实、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命题与作业等研究,调研考试后,对各年级调研试卷针对双向细目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讨。 另外,每学期会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评比,同一课题进行说课比赛,要求青年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设计,参加比赛。 注重加强交流。组内的交流,观点的碰撞、经验的学习、问题的争论、文章的修改等等。校外的交流,同行的交流、与专家的交流。外出学习,(与专家、同行)建立网络的联系。安排青年教师参加暑假新课程培训,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参加高三复习研讨会,提供各种外出研修和交流学习的机会。 每人每学期至少会撰写一篇论文,成绩较为突出,不少文章在市上获奖。 五、知识管理 建立动态且不断完善的课程资源库。 积累成果,每个人年终都有具体的教研成果。建立了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档案;备课组的活动档案;每次活动都用成果记录;开展了成果展示活动等等。 建立公开课、论文,发展学科成长档案库,每个教师每学期递交至少一份学期课程纲要、一份教案、一节课的录像、一份考卷或评价方案、一份我的教学风格自我分析报告。 建立微课视频资源库,提升微课的质量,并将微课利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去。 具体举措如下: 1、由各备课组组长负责,分年级建立教学课件库,学科中心教研室教研组长每学期检查一次,将其纳入对备课组工作的考核; 2、由各备课组长负责,分年级建立学生课时作业库,学每学期检查一次,将其纳入对备课组工作的考核; 3、由学科备课组长负责,建立调研考试试题库;学科中心教研室每学期期中、期末检查两次,将其纳入对备课组长工作的考核; 4、由学科中心教研室负责建立学科组教师教学案例(教学录像、微课视频)库(按学期收集); 5、由学科中心教研室负责,建立学科组教师发表,获奖论文目录及论文库(按年度收集) 六、特色建设 生物学科在“以博爱之心,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取博众之长,形成多元教研文化,打造高效生物课堂;做博学之人,提升教师兼修能力,成就成高教育理想。”的学科宣言的引领下,坚持“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的思路,打造“高质量、高品位、有特色”的学科组。 以目标导引教学为核心,以量表的开发为手段,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评价促进学习,进行生物组学科特色教学。 2、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开设具有学科特色的精品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 (1)校园植物探秘-----“匠”心独运 之给“我”一张身份证 充分利用校园内多种多样的植物资源,教导学生认识校园植物,指导学生对校园植物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除了对校园植物进行分类之外,还联系古代诗文,充分挖掘校园植物的文学价值;倡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弄清多种校园植物的药用价值。可以开展给校园植物设计标牌的比赛等。 (2)构建生物模型“匠”心独运之给“我”做个雕塑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模型方法渗透,指导学生进行模型建构,普遍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3)开辟“中药百草园” 课程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学生通过选课进入课程学期,每周一课时,一个学期一般安排16课时。 “中药百草园”给学生提供了体验、探究、实践的学习机会,和普通生物课堂相比,这里教师讲的很少,学生探究的机会很多;看书的时间很少,到校园里,实验田里动手实践的很多;知识由教师给出的很少,自己实验证明的很多。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4)闻香煮酒(高二)桃花醉、桂花酿、果子酒 ----晓酒-酿酒-品酒-鉴酒 舌尖上的成高---选修一发酵工程(高二) (6)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强调“三自”(即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馔写)、创新(研究方法的程序、技术创新、结果创新)和实用性,教师在指导时特别注重研究过程中学生记录的学习笔记、调查和实验过程中原始资料、调查研究过程中的照片等。 (7)中学生生物学竞赛 2018年 四川省二等奖 1人次; 成都市一等奖 2人次; 2019年 西南赛区二等奖1人次; 西南赛区三等奖1人次; 2020年 西南赛区二等奖1人次 省市奖项 多人次 小编本次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期待下次与大家的见面!
|
|